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上海二中院根据援藏法官的真实经历,创作了微电影《远方的孩子》。近日,上海二中院隆重举行了微电影《远方的孩子》发布仪式暨法院主题微电影创作研讨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家族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宁夏受邀出席研讨会。
故事梗概
扎西的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生病住院没有钱交手术费,扎西来到法院求助,讨要赔偿款。援藏工作即将结束的金法官带上扎西,踏上一段不同寻常的心灵之旅。
一路上,金法官从被扎西不信任到信任,从出发时金法官照顾紧张、不适的扎西到扎西主动照顾金法官,援藏法官和小扎西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被执行人巴桑的生活非常困难,金法官为帮助扎西解决燃眉之急,他将自己的钱借给了巴桑,把重要而及时的“赔偿款”交给扎西。然而,背着国徽驰骋在草原上的金法官再一次错过了和儿子的约定……
也许正是因为援藏干部浓浓的为民情怀,才让远方不再遥远。

家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宁夏(左三)

家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宁夏(左三)
上海法院一直以来积极推进援藏工作。2007年,上海二中院徐军同志就曾远赴西藏日喀则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之后,上海二中院的这项工作从未间断……在活动现场,援藏法官徐军、援藏法官的扮演者张金龙和新进法官助理沈佳莹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

上海二中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庭庭长 徐军 交流发言

援藏法官扮演者、青年演员 张金龙 交流发言

上海二中院新入职法官助理 沈佳莹 交流发言
院训“精进笃行 大公至正”中的“笃行”二字,是二中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法治追求,这种骨子里的精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脉相承,拍摄《远方的孩子》也正是为讲述援藏干部当年的感人故事,展示援藏干部的新形象,践行为人民做实事、办好事的初心。
法院主题微电影创作研讨
微电影发布仪式暨法院主题微电影创作研讨会上,各位大咖从不同的角度,对《远方的孩子》进行了点评,从法治微电影的艺术创作现状、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

上海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 郭伟清 主持研讨

中央新影集团影视剧事业部主任、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执行主席 郑子 交流发言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编委、中国法院网总编辑刘岚 交流发言

上海高院政治部副主任 孙婧 交流发言

中央电视台《中国品牌故事》栏目组市场部总监、首届中国法治微电影展组委会(办公室)秘书处副秘书长 王晓娜 交流发言

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法治部主任 李鹏 交流发言

北京字节跳动上海公共事务高级总监 孟令飞 交流发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2021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动员广大家庭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中华文化促进会家族文化委员会以积极发掘、保护、弘扬优秀家族文化,发扬忠厚传家的人文家风,实现家族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家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宁夏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家族文化委员会坚持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通过文艺创作、影视作品,更好的引导当代青少年的坚贞信仰,了解100年前中国的青年学子的人生抉择,在新时代不忘初心,承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不息的家国情怀。
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文化,让每部艺术作品的魅力绽放于法治的天空,绽放在百姓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司法为民的情怀深植于心,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波澜壮阔,将人民满意作为永远的追求!